投稿指南
一、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凡采用他人学说,必须加注说明。 二、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精粹的短篇,尤为欢迎。 三、请作者将稿件(用WORD格式)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 四、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恕不退稿。 五、为规范排版,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 1.论文要求有题名、摘要、关键词、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名称,省市邮编)等内容一份。 2.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编号) 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3.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一般用两级。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表格应采用三线表,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 4.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87的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

《颜氏家训》中“为”字用法研究

来源: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0-05-20 09:25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为” 字是汉语基本词汇之一。它的词性不一,意义复杂,通过专书专题考察能够清晰地把握其在某一时期的使用情况。“为”作为从古至今一直沿用的词汇,目前已有许多学者对其开

“为” 字是汉语基本词汇之一。它的词性不一,意义复杂,通过专书专题考察能够清晰地把握其在某一时期的使用情况。“为”作为从古至今一直沿用的词汇,目前已有许多学者对其开展过研究,如:何乐士《〈左传〉的“为”》;魏爱婷《〈论语〉中的“为”字研究》;郭飞《〈新序〉中的“为”字用法研究》等。笔者试图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再做进一步研究,以《颜氏家训》作为语料,对“为”的用法进行考察。《颜氏家训》是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北齐黄门侍郎颜之推写给他子孙后代的一部家训。内容广泛而丰富,该典籍中的语言反映出中古时期汉语的语言面貌,是一部研究中古汉语特点与发展状况的重要文献。因此,本文对《颜氏家训》中581 见“为”字进行穷尽性分析和描写,以期为中古汉语的研究提供参考。

1 《颜氏家训》中的“为”字使用概况

罗振玉《增订殷墟书契考释》:“爲,从爪从象,卜辞作手牵象形……意古者役象以助劳。”[1]由此“为”本义是“作”。“为”被认为是古今汉语中的万能动词之一,还可衍生出介词、助词等诸多用法。《经传释词》:“诸书只疏解其句意耳,而‘为’字之真解未得。”[2]“为”在《颜氏家训》中的使用情况也是广泛而复杂的。因此,笔者对《颜氏家训》中的“为”进行了穷尽式统计,通过词频考察的方式,发现《颜氏家训》中的“为”使用情况如下:

表1 《颜氏家训》“为”字用法频次统计表

词性 出现次数(次) 百分比(%)动词 397 68.3%凝固结构 103 17.7%介词 71 12.2%助词 10 1.2%合计 581 100%

由表1可知,《颜氏家训》中“为”的动词用法最多,397见,占比为68.3%,接下来依次是凝固结构103见,占比17.7%;介词用法71见,占比12.2%;助词用法10见,占比1.2%。下面,对“为”的各种不同用法展开详细论述:

2 《颜氏家训》中的“为”字用例考察

2.1 “为”作动词

《颜氏家训》中的动词“为”共有397见,占所有“为”字用例的68.3%,从语法功能的角度出发,大致可分为以下两种类型:

2.1.1 动词作谓语,陈述主语的动作或行为

难得的是,她学来妙玉的高贵脱俗,却有选择地摒弃了清高孤僻与不合时宜,把自己活成出世的宝钗,入世的黛玉。

以上例子中的“为”都表示判断,相当于“是”。尽管“为”可用于表判断,但不能看作系词。王力《汉语史稿》中说“系词是在判断句中把名词谓语联系于主语的词”。就汉语来说,真正的系词只有一个“是”字[3]337。“为”之所以不能看作系词原因有二:其一,“为”本身是一个动词,其最根本的意思是“做”。而“为”能逐渐用来表判断,是由“做”的本义演变引申而来,它的引申义使我们可将其译成“是”,但这种用法并不被普遍使用,只在特定情况下使用,所以不能定词类。其二,汉语的系词只用于判断句不用于描写句,例如描写句“人心善”,判断句“人心是善的”成立,但不能说“人心是善”。这是汉语系词独有的特点,但“为”却可用于描写句,如《论语·学而篇》:“礼之用,和为贵。”因此,“为”在某些情况下可用来表判断,与“是”的语法功能相似,但我们依旧不能将二者完全等同起来。我们只能把“为”看作是具有判断或说明作用的动词,它所联系的前后两项分别做主语和宾语,但不是判断句的主语和谓语。

(1) “为”用来表示动作行为,可译作“做”“担任”“创作”“作为”等,有些需要根据具体的搭配关系去理解,如“耕种”“感到”等等,此用法共250见,占动词“为”的63%,如:

① 若由此业,自致卿相,亦不愿汝曹为之。(《教子篇》)

②吴县顾士端出身湘东王国侍郎,后为镇南府刑狱参军。(《杂艺篇》)

③ 吾今所以复为此者,非敢轨物范世也,业以整齐门内,提撕子孙。(《序致篇》)

例①中“为”作动词,用来表示“做”;例②中“为”用在官职名前常常用来表示“担任”之意;例③中“为”表示“创作”。

(2)“为”用来表示变化,可译作“变成”“成为”“成”等。此用法共28见,占动词“为”的7%,如:

① 骄慢已习,方复制之,捶挞至死而无威,忿怒日隆而增怨,逮于成长,终为败德。(《教子篇》)

② 煎胡桃油,炼锡为银,如此之类,略得梗概,皆不通熟。(《省事篇》)

③ 梁元帝尝问之,答曰:“此无义可求,但臣家旧本,以雌黄改‘宵’为‘肯’。”(《书证篇》)

例①中“为”作动词,表示“成为”;例②中“为”表示“变成”之意;例③中“为”表示“成”。

(3) “为”单独作动词,表示“当作”“把…作为”“看作”等。此用法共5见,占动词“为”的1.3%,如:

①素骄奢者,欲其观古人之恭俭节用,卑以自牧,礼为教本,敬者身基,瞿然自失,敛容抑志也。(《勉学篇》)

②尝寄人宅,奴婢彻屋为薪略尽,闻之颦蹙,卒无一言。(《治家篇》)

③ 若能诚孝在心,仁惠为本,须达、流水,不必剃落须发。(《归心篇》)

以上三个例子中“为”的意思是“把……当作”“把……作为”,是“以……为……”结构的省略,翻译时需把省略的部分补充完整。如例①“为”表示“把……作为”,即“把‘礼’作为教的根本”;例②“为”表示“把……当作”即“仆人把整个屋子当作柴火烧掉了”;例③表示“把……作为”,即“把仁惠作为安身立命的根本”。

综上所述,由于“为”在汉语中是个高频词,能与各种不同的词语进行组合,形成不同的语法结构,因此我们对动词“为”的不同解释,都需根据其在不同组合中表现出的不同语义搭配关系,再以灵活的方式去理解它。事实上,在“为”的众多意义中,它的基本义未发生根本改变,因此只要我们把握住这个基本义便可以简驭繁了。

2.1.2 动词作谓语,表示判断或说明,大致相当于系词“是”

①兄弟之子已孤,与他人言,对孤者前,呼为兄子弟子,颇为不忍。(《风操篇》)

①贺又尝为小障,置壶其外,隔障投之,无所失也。(《杂艺篇》)

② 此为知音矣。(《杂艺篇》)

②云为品物,未考书记者,不敢辄名,汝曹所知也。(《音辞篇》)

“为”在陈述主语的动作或行为时,后接宾语,主要是用来表示“主语做(或作)某事”,可翻译成“做”“作(为)”。后来又可在“做”和“作(为)”的基础上进行引申,出现了“施行”“担任”“叫做,称作”“创作”“成为”等多种意思,具体含义需要根据上下文再做判断。笔者从语义的角度出发,将以上多种意义分成了三类:

2.2 “为”作介词

《颜氏家训》中的介词“为”共有71 见,占所有“为”字用例的12.2%,主要有以下两种情况:

高邮市地处长江三角洲,拥有中国第六大、江苏第三大淡水湖—高邮湖,是典型的鱼米之乡,先后获国家生态市、中国最美生态旅游示范市、国家粮食生产先进县等称号。经过多年发展,高邮逐渐形成了以高邮双黄蛋、罗氏沼虾、扬州鹅、高邮大米、高邮湖大闸蟹等为代表的特色产业和农产品。

从读音及其发展脉络看,“为”字实际上表示两个介词,一个读“wèi”,其功能主要是引进动作行为的对象、目的和原因;另一个读“wéi”,其功能主要是引进动作行为的施事。

2.2.1 介词“为”(wèi,共出现了38次,占全部介词“为”的53.5%)的语法功能可概括为以下两大类:

引进动作行为的目的或原因是介词“为”的另一个主要功能,共出现了11次,占全部介词“为”71次的15.5%。根据“为”所引进词语与被修饰的谓词性中心语之间的语义关系,又可大致分为以下两个小类:

引进动作行为的对象是介词“为”的主要功能之一,共出现了28次,占全部介词“为”71次的39.4%。根据“为”所引进词语与被修饰的谓词性中心语之间的语义关系,又可大致分以下两个小类:

第一,“为”所引进的动作行为替代或受益的对象。此时,“为”一般可翻译作“为了”“替”“给”。这种用法的“为”共出现了23次,占该功能的82.1%,如:

① 蔡邕为胡金盈作《母灵表颂》曰:“悲母氏之不永,然委我而夙丧。”又为胡颢作其父铭曰:“葬我考议郎君。”(《文章篇》)

②治家者欲一家之庆,治国者欲一国之良,仆妾臣民,与身竟何亲也,而为勤苦修德乎? (《归心篇》)

陈留终于把话说明白了。是啊,爱,要很多很多的喜欢。要有多少的喜欢、多少的爱,我们才能奋不顾身地走到一起去?抛开家庭、门第、物质——房子和票子……我们要有多爱,我才能义无反顾地娶你?特别是,在一切都可以选择,还有更多的诱惑的时候。

③碑是汉桓帝时柏人县民为县令徐整所立,铭曰:“山有巏,王乔所仙。”(《书证篇》)

对以上例句进行分析,笔者发现“为”所引进的动作行为或对象从语义关系上可分为两种:一是施事者代替“为”所引进的对象进行某些动作行为,如例①中的施事即“蔡邕”代替“胡金盈”和“胡颢”二人写其父母的墓志铭,例②也是同理;二是施事进行某种动作从而使得“为”所引进的对象从中受益,如例③中施事“柏人县民”通过建碑,使得引进的对象“县令徐整”受益。虽然我们再次对两种语义关系进行了划分,但是二者往往没有明显的界限,因为代替从本质上讲就是一种受益,施事者所进行的动作都是为引进的对象所做,所以严格来说没有必要明确区分二者的关系。

第二,“为”所引进的是动作行为所涉及的对象。此时,“为”一般译作“对”“向”“同”。这种用法的“为”共出现了5次,占该功能的17.9%,如:

kernel移植时,修改Makefile文件,选中machine-$(CONFIG_ARCH_DAVINCI):=davinci;修改Kconfig文件,选中source“arch/arm/mach-davinci/Kconfig”;对内核进行menuconfig配置,根据设计需求选择相应模块;修改源码包中板级初始化程序board-dm368-evm.c,完成UART、EMAC、USB、SPI0等接口初始化以及NAND分区配置。

① 入邺,为魏收说之,收大嘉叹。(《书证篇》)

② 韩既有学,忍笑为吾说之。(《名实篇》)

③梁元帝尝为吾说:“昔在会稽,年始十二,便已好学。”(《勉学篇》)

对以上例句进行分析可知,三个例句中的“为”都是用来引进与施事交谈的对象,其作用就相当于“对”,与“说”连用,表示“对……说”之意。

2.2.1.2 引进动作行为的目的或原因

2.2.1.1 引进动作行为的对象

第一,“为”所引进的是动作行为的目的。这里所指的动作行为实际上是对前面提及到的动作行为的受益对象的扩展延伸,动作的受益对象由人物扩展为一般事物,再由一般事物扩展到一种动作,那么这些动作就成为了另一些动作的原因和目的。此时,“为”一般译作“为了”,这种用法的“为”共出现了3次,占该功能的27.3%,如:

① 古者,实以小豆,为其矢之跃也。(《杂艺篇》)

②共以帝王都邑,参校方俗,考核古今,为之折衷。(《音辞篇》)

③来岁社日,修感念哀甚,邻里闻之,为之罢社。(《风操篇》)

以上三个例句中“为”皆译作“为了”,但是不同于用以引进受益对象的“为了”,这里的“为”是用来引进动作行为的原因。例①中“为”引进的原因是“防止箭矢从壶中跳出来”。例②和例③引进的代词“之”分别代表上文提及的那件事,也就是进行后面动作行为的原因。另外,从语法的角度来看,三个例句中的“为”所引进的都是谓词性词语。例①中引进的是主谓结构的词组;例②和例③中的谓语中心都是动词,动作的原因是“为”所引进的代词“之”。

攀枝花市上规模(年产浮选钛精矿30万吨以上)干燥浮选钛精矿的生产厂家有4家,从实际生产工艺流程来看,C厂和D公司选择以煤气作为燃料,采用直接烘干—干式布袋除尘—湿式喷淋的工艺流程。E公司和F公司则采用间接烘干—湿式除尘(复喷+复挡)的工艺流程,燃料采用煤。

在确定产妇即将分娩时,即当胎儿的胎头显露在阴道末端时,助产士要及时的用消毒好的会阴巾置于产妇的阴道口和肛门之间,然后助产士利用右手的手掌大鱼肌的力度对产妇会阴处进行托举,在宫缩间期,需要将会阴部位向内侧托住,同时可以让产妇适当的放松,减少心理的紧张,但不能将手移开。

第二,“为”引进的是动作行为的原因。此时,“为”译作“因为,由于”,这种用法的“为”共出现了8次,占该功能的72.7%,如:

① 人足所履,不过数寸,然而咫尺之途,必颠蹶于崖岸,拱把之梁,每沈溺于川谷者,何哉? 为其旁无馀地故也。(《名实篇》)

② 《家语》曰:“君子不博,为其兼行恶道故也。”(《杂艺篇》)

③ 江左朝臣,子孙初释服,朝见二宫,皆当泣涕;二宫为之改容。(《风操篇》)

南京大学图书馆有“图宝”当前台的咨询馆员;第一、二代智能盘点机器人;智能书架;24小时自助借书机(含自助办证);人脸识别技术的应用。

为回应居民需求,推进标准化建设,重庆市婚管中心自2003以来开始探索特色婚姻家庭标准化服务实践模式,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前期探索与实践阶段(2003-2013)、专业服务引入与实践阶段(2013-2015)及完善标准构建体系阶段(2015至今)。

通过分析上述例句可知,三个例句介词“为”都是“因为”的意思,可以看到,“为”可以与“故”搭配形成“为……故也”的判断句式,表示“因为……”,如例①和例②所示。“为”也可加原因后作句首状语,如例③“为之”做状语修饰“改容”。

2.2.2 介词“为”(wéi,共出现了 32次,占全部介词“为”的45.1%)的语法功能较为单一,即用在被动句中引进动作行为的施事,如:

随着移动互联网以及物联网技术的不断深入应用,各类信息数据以极快速度产生和累积,大数据时代已经来临[1]。大数据备受关注,核心在于挖掘出新的有价值信息[2]。数据挖掘是从已知数据集合中发现各种模型、概要和导出值的过程和方法,也是从大数据中挖掘价值信息的核心手段[3]。

① 机杼既薄,无以测量,还复采访讼人,窥望长短,朝夕聚议,寒暑烦劳,背春涉冬,竟无予夺,怨诮滋生,赧然而退,终为内史所迫:此好名之辱也。(《省事篇》)

② 遵彦后为孝昭所戮,刑政于是衰矣。(《慕贤篇》)

③豫章熊康父以醉而为奴所杀,终身不复尝酒(《慕贤篇》)

总之,高考中钠及其化合物考查难度并不大,通过对钠及其化合物的总结归纳,我们可以全方位认识“钠”,系统地掌握钠及其化合物的知识结构,另外还要注重钠与其他元素之间的综合应用,学会对知识进行迁移,举一反三、提纲挈领,对相关知识适当拓展,这样就可以对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知识融会贯通,取得理想的效果。

从上述例句我们可以看出,《颜氏家训》中表示被动的“为”多与“所”字构成“为……所”这种古代汉语中表被动的固定句式,其中“为”后接动作的发出者,可做状语修饰后面的谓词性成分。仔细观察例句后,笔者发现3个例句中介词所修饰的具有表被动意义的动词“迫”“戮”“杀”基本上都带有贬义性质,这也许不是一种偶然现象。通过对语料的归纳整理发现,《颜氏家训》中由表被动的“为”所构成的句子中,含表被动意义的动词,并带有贬义性质的句子共24个,占所有“为”表被动句子的75%。由此,可印证王力先生所作的“汉语表被动的作用基本上是表示不幸或不愉快的事情”的结论[3]419

2.3 “为”作助词

《颜氏家训》中的助词“为”共有10 见,占所有“为”字用例的1.7%,有以下两种使用情况:

2.3.1 “为”附在表示程度的单音副词后,加强语义

此用法共有7 见,占全部助词“为”的70%,如:

这个用法的“为”字,在严格意义上我们不能把它叫做“系词”。此用法有109 见,占动词“为”的27.5%,如:

② 阳休之造《切韵》,殊为疏野。(《音辞篇》)

将帅哥送到电梯口,吕凌子来到厨房,电压力锅上那个红色的指示灯一闪一闪的,指示灯提醒吕凌子,饭已经熟了。吕凌子关好厨房门,从厨柜的一个角落摸出菜刀,菜刀以及其它刀具都是她特意藏好了的,很不容易发现。丈夫是个死心眼,吕凌子担心丈夫一时半会想不开。

③吾家世文章,甚为典正,不从流俗,梁孝元在蕃邸时,撰《西府新文》,讫无一篇见录者,亦以不偶于世,无郑、卫之音故也。(《文章篇》)

从语义上看,以上三个例句中的“颇”“殊”“甚”都是程度副词,“为”附在其后作为助词,没有实在意义,作用是加强语气,增强语意。从语法功能上来说,当“为”与“颇”“殊”“甚”三者分别结合起来时可做状语,修饰后面的谓词性成分。

2.3.2 “为”附在表示程度的单音形容词后,表示程度与范围的加深与扩大

此用法共有3 见,占所有助词“为”的50%,如:

① “丈”之与“大”,易为误耳。(《杂艺篇》)

③ 而北人即呼为也,亦为误矣。(《音辞篇》)

对照组给予缩宫素进行治疗,在胎儿娩出后进行常规肌肉注射缩宫素10U(上海禾丰制药有限公司;120611),重复使用缩宫素总量30~40 U;艾灸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穴位艾灸治疗,其主要措施如下:穴位艾灸:在患者胎儿变出之后,立即进行神厥,关元穴艾灸,施灸至宫缩良好停止。施灸时间为30min,2次/d。在进行治疗过程中艾条与皮肤之间的距离,保持适宜的温度。

③ 至邺已来,唯见崔子约、崔瞻叔侄,李祖仁、李蔚兄弟,颇事言词,少为切正。(《音辞篇》)

从语义上看,上述例句中的“为”都为助词用法,没有实际意义。例①和例③中的“易”和“少”都是表程度的单音形容词,与“为”连用可用来表示程度的加深,有“非常容易”“很少”的意味。而例②中的“云”与“为”连用则用来表示范围的扩大,表示物品范围之广,有必要与例①和例③进行区分。从语法功能来看,“易为”和“少为”二者可做状语修饰后面的动作;“云为”可做定语用来修饰物品。

她偷了她,因为嫉妒。在购物车里顺手拎起她的手袋,又迅速地转手给了老八。楚西没有看到阮小棉,一直追老八到马路上,边追边喊抓贼。阮小棉若无其事地站在她身边,在顾盼追上来的时候轻描淡写地迎上去。

2.4 “为”的凝固结构

《颜氏家训》中的凝固结构“为”共有103 见,占所有“为”字用例的17.7%,之所以称为凝固结构是因为它们常常组合在一起使用,但实际上又不一定是一个词。有以下三种使用情况:

2.4.1 跟“以”结合成凝固结构

(1)“以为”/“以……为……”可译作“把……当作/看作……”这里的“为”是动词,值得注意的是,“以为”二字从形式上看紧密结合,但实际上在之间还存在有某些成分,省略了宾语,其形式也是“以……为……”。因此,笔者将二者放在一起讨论,此用法共85 见,占所有凝固结构的82.5%,如:

① 故留此二十篇,以为汝曹后车耳。(《序致篇》)

② 并终身不娶,此等足以为诫。(《教子篇》)

③汝曹宜以传业扬名为务,不可顾恋朽壤,以取堙没也。(《终制篇》)

④ 江陵刘氏,以卖鳝为业。(《归心篇》)

此处例①②皆是省略宾语,实为“以之为”的结构。这种用法的“以为”要根据上下文区别于用作动词表示“认为”的凝固结构“以为”;而例③④则都是“以……为……”的结构。

(2)《颜氏家训》中还有一部分“为”和“以”直接结合成“以为”,可直接翻译成现代汉语的“认为”,此用法共15 见,占所有凝固结构的14.6%,如:

① 至如吴太子以为无益,命韦昭论之。(《杂艺篇》)

②高贵乡公不解反语,以为怪异。(《音辞篇》)

③ 讲《礼》者乃以为马苋。(《书证篇》)

2.4.2 跟疑问代词“何”构成“何为”或“何……为”结构

实际上是“为何”的倒装形式,可整体译成“为什么”。此用法共4 见,占所有凝固结构的3.9%,如:

①建康令王复性既儒雅,未尝乘骑,见马嘶歕陆梁,莫不震慑,乃谓人曰:“正是虎,何故名为马乎? ”(《涉务篇》)

② 东流到海,何为不溢? (《归心篇》)

③ 乾象之大,列星之夥,何为分野,止系中国? (《归心篇》)

(3)跟第二人称代词“若”结合,构成了“若为”的疑问结构。笔者通过整理发现,《颜氏家训》在继承上古大量虚词的基础上,产生了丰富的单音节虚词和双音节虚词。这些虚词在中古时期产生了新的义项和用法。而“为”则与“若”相结合,构成了中古时期特有而上古时期没有的新的表疑问的结构“若为”,可译成“是谁”,此用法1 见,占所有凝固结构的1%,如:

①九州未划,列国未分,翦疆区野,若为躔次? (《归心篇》)

3 结 语

由上述分析可见,《颜氏家训》中“为”的动词用法和凝固结构是主要用法。其中动词“为”最常用的意义是“做”,这是“为”的基本意义,其他意义都由此引申而来。还有一部分“为”表示判断,但有必要与系词“是”进行区分。在凝固结构中“以为”和“以……为……”是最多的两种形式,可译成“把……当作/看作……”,“以为”除了表示以上的意思,还可直接译成“认为”,此用法在《颜氏家训》中也有相当的比例,需要注意。《颜氏家训》中“为”的介词用法,《颜氏家训》中“为”的介词用法,主要分为引进动作行为的对象、原因或目的介词“wèi”和引进动作行为施事的介词“wéi”两大类,分别占比53.5%和45.1%。每个大类下面还可细分为各个小类,笔者在前文已有详细论述,故不再赘述。“为”的助词用法趋于稳定,主要是附在程度副词后加强语气。“为”是一个意义复杂且词性多变的常用词,因此对其研究是有必要也有价值的。

参考文献:

[1] 罗振玉.增订殷墟书契考释[M].艺文印书馆,1975:39.

[2] 王引之.经传释词[M].上海古籍出版社,1956:55.

[3] 王力.汉语史稿[M].北京:中华书局,1996.

中图分类号:H1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5787(2020)01-0105-05

DOI:10.13887/j.cnki.jccee.2020(1).25

收稿日期:2019-11-19

作者简介:何瑾瑜(1996—),女,江苏省泗洪县人,新疆师范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汉语言文字专业(语义语用)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语义语用。

责任编辑 闫桂萍

文章来源:《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网址: http://www.zqdzgczyxyxb.cn/qikandaodu/2020/0520/356.html



上一篇:政务微信对政府公共服务方式转变的影响研究
下一篇: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反腐倡廉思想及启示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投稿 |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编辑部|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版面费 |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论文发表 |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